西隆山下,藤条河畔,郁郁葱葱的橡胶林随着大山、河谷一路绵延,摇曳枯黄的芦苇丛清扫着深秋裸露的河床,巡回的车轮在蜿蜒的山路上扬起滚滚黄沙,傍晚的河风泛起层层热浪,漫天的红霞在清澈的激流里铺成绚丽的繁花。
一路的美景似乎是对一天忙碌的洗礼和慰藉。那天,在联动者米乡综治办和人民调解员将十六户矛盾尖锐的物权保护纠纷调解结案后,我如释重负,带着秋天的“收获”驱车返回勐拉法庭。看着窗外一路飘过的山水画卷,我不由想起十年前第一次跟随老庭长下乡时他对我说的那句话:“山的那边是山!”
那时刚参加工作的我书生气重,自恃高校法律本科毕业,胸有墨水,意气风发,以为“见过世面”,一路跟老庭长探讨学习法律问题。在老庭长一句“高材生”的夸赞后,便滔滔不绝向老庭长“讲授”法学理论……老庭长一路面带微笑,耐心倾听。谁知在去到当事人家里调解婚姻案件时,高谈阔论法律法理的我,却被当事人的一句“嘴上无毛懂什么夫妻感情”怼得哑口无言。而老庭长,用一个水烟筒的功夫就把案件调解了。
回来的路上,被深深折服的我不禁问老庭长:“您办案能力那么强为什么不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更高的平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老庭长吐了个烟圈,深邃的目光看着远处的大山告诉我:“山的那边是山!”
当时我没敢追问老庭长这句话的意思,只是望着老庭长高大的背影陷入了沉思。那天傍晚驱车回程的情景也如今天一般风景如画,只是当时的山路上,车辆更加颠簸、更加摇晃。我绞尽脑汁在储备的知识里、字典里迅速翻阅这句话的含义:“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江山如此多娇”“我看青山多娇媚”“书山有路勤为径”“车到山前必有路”“不识庐山真面目”“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庐山烟雨浙江潮”……我想急于找到老庭长这句话的答案,努力做到与他共鸣,然后再次博取他的夸赞。可在我不断思索后,终究羞愧地沉默了。
我知道老庭长不需要我给出答案,他或许只想告诉我:要俯下身、低下头、沉下心,用时间和汗水去历练、用青春和热情去积淀、用耐心和毅力去坚守、用公平正义的脚步去感悟验证,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也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十年后,我最终走上了老庭长的路,驻守在边远的国境线上,美丽的的藤条江畔,这里辖区四个乡镇,辖区面积1109平方公里、人口8.4万人,国境线长达250.2公里。这里有9个少数民族聚居,婚姻家庭,山林水土纠纷频发。我带着一名书记员、两名法警忙碌在定分止争和联动调解工作中。从案件的审理、矛盾纠纷的联动化解、“无讼村”的创建中,我深深感受到边疆基层群众对人民司法的新要求新期待,更感受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更加懂得了“如我在诉”的重要性,更加领悟到了法律人坚守的意义,更加明白了老庭长的坚守与担当。
山的那边是山,或许这句话可以用来诠释“枫桥式人民法庭”的含义。
山的那边是山,每个人都渴望山外的风景,走出大山是多少人的梦想,也是我儿时的梦想,当我求学走出大山,如愿以偿实现了儿时看山外的梦想。如今我知道,山外还有山,学习是终身必修课,学海无涯,不管翻过了多高的山,更高大的山还在前面。在知识的山海里,山里的法官更要不断地翻山越岭,不论多远的山,远处有多少山,要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向高处看、向远处看,也要向低处看、向近处看、向深处看、向模范看、向群众看;不能好高骛远、不能故步自封、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浅尝辄止、不能心浮气躁、不能停止思考。唯有不断修筑自己知识的“高山”,才能爬上更远的大山。
山的那边是山,是人生的坚守与定力,云谲波诡,大山不移,定得住,立得稳是大山的品质。山里的法官要坚守大山,耕耘大山,最终成为大山。要用勤奋与智慧把为民司法落到实处,在每一个脚印里都种下公平正义的种子,让法治的种子在基层的大山里开花结果。走出家乡,回报家乡,和家乡人站在一起,共同促进边疆法治进步,是人生价值所在,是家乡人的期待。老庭长就是这样,他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大学专科毕业后就回到家乡,投入司法事业至今39年,他无怨无悔奔走在家乡的山山水水,把毕生所学奉献给了家乡的审判事业。他默默无闻,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用高质高效的案件办理在大山里走出了美丽的人生轨迹,用倾情的调解和质朴的语言让司法为民的初心掷地有声。他用一生的定力与坚守成为了老百姓心中的大山,是站得直、行得正、靠得住的“大山”。
山的那边是山,是“英雄莫问出处”的勇气和力量。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无法决定自己的起点,但要准确定位自己的高点,努力发掘自己的“闪光点”,描绘属于自己的“亮点”,然后为之不遗余力。就如老庭长一样扎根基层,努力做一块法治大厦的“奠基石”,不断铺成攀上大山的阶梯。不论山路多艰辛,要踏实、勇敢、坚毅地走下去,山那边或许有更美的风景,山这边也风景独好。无论人身境遇如何,要努力发光发热,描绘属于自己的“枫景”。当你深爱大山,大山也会向你敞开怀抱,爱护你、包容你、成就你。
山的那边是山,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是从“看山不是山”到“看山还是山”的超越与释然,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法官,是要在矛盾纠纷的“无情”洗礼后依然对矛盾纠纷充满“深情”,对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倾注“真情”。在纷纷扰扰中保持本色,在扑朔迷离中擦亮慧眼,在千丝万缕中果敢决断,在纷繁复杂中化繁为简,在鱼龙混杂中去伪存真。就如老庭长那样,求真务实,不羡镜花水月,只求无愧于心,不拘繁文缛节,只求大道至简,追随自己的初心,成就自己的人生。在体会山路的艰辛后依然风尘仆仆,在芸芸众生中看清自己,把山外的梦想写在山里,把山里的追逐带到山外。
山的那边是山,山里的法官爱大山,山里的法官要攀登大山,山里的法官要成为大山。就如伟人毛泽东说的那般:“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