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新闻 > 基层动态
创新举措、暖心服务——这家法院让司法为民成色更足底色更暖
作者:余爽  发布时间:2023-10-19 14:32:56 打印 字号: | |

近年来,弥勒法院致力于打造“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智慧精准、开放互动、交融共享”的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紧扣“一站、集约、集成、在线、融合”五个关键,以“走在前、作表率”为目标定位,创新举措、暖心服务,司法为民成色更足底色更暖。该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云南省巾帼文明岗、全省法院优秀诉讼服务中心、红河州三八红旗集体和弥勒市巾帼文明岗等荣誉称号。


初心领航,勇做新时代的“奋进者”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学真信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忠诚拥护“两个确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胸怀“国之大者”,始终以“走在前、作表率”为目标定位,按照“五个过硬”要求锻造过硬本领。


用心用情,打造一站式服务“综合体”



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宗旨,打造集诉讼引导、诉讼业务办理、自助服务、调解速裁、审判辅助等十大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诉讼服务“综合体”。为群众提供从诉讼咨询、立案登记到法官约见,从诉调对接、速裁快审到信访接待的全方位司法服务,实现人民群众“走进一个厅,事情全都办清”。开通“涉企”绿色通道,实行“快立、快审、快结、快执”,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同时,着眼细节,设置休息区域,配备饮水机、医药箱、打印复印机、老花镜等便民设施,实现服务群众诉讼“更加细致、更加便捷、更加暖心”。 



智联互通,开拓便民诉服“新格局”



秉承“便民+智能”的理念,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推动“厅网线巡”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自动关联。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形成以诉讼服务中心为主体,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巡回办案、诉讼服务站点等多种渠道延伸的“厅网线巡站”一体化诉讼服务新格局,实现诉讼服务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让司法服务用“智慧”解民忧,开拓新时代诉讼服务新格局。2022年以来,共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律师服务平台等开展网上立案748件、跨域立案6件、网上调解575件、网上开庭1219件、网上保全126件、在线委托鉴定53件、网上交费5874件;电子送达33032人次,送达成功30213人次,送达成功率达91.47%,实现“让人民群众少跑腿,让信息数据多跑路”。



内外联动,共建合力解纷“朋友圈”




深入学习贯彻云南省和红河州多元解纷条例,紧盯“诉前+诉中”调解全流程节点,对外加强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的机制对接,把工作着眼点放在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预防、前期处置上;对内建立完善立案前端源头化解、审执中端协调联动、破产末端有机衔接的工作机制,推动实现案件数量往下走、案件质量往上升,实现横向、纵向双发力,构筑多元化纠纷调解模式,形成多元解纷圈,解纷效能稳步提升。横向与弥勒市妇联联合挂牌成立“妇女儿童维权中心”,建立“法院+妇联”工作模式,进一步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与市司法局联合挂牌成立“弥勒市诉前委派调解服务中心”,助推民商事纠纷源头化解;纵向以“1+1+1”(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模式,对案件开展立案前专职调、委派调、联合调等工作。2022年以来,诉前调解3177件,调解成功1594件,收案数同比下降8.84%,开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新局面。


速裁快审,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



规范工作机制,推动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落地生根。通过繁案、简案识别,从立案阶段严格小额诉讼程序适用,从源头实行“快慢分道”,努力推动民商事案件繁简精准分流,从而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组建3个专业化速裁快审小单元,重点对民间借贷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劳务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等开展分调裁审,以专业化、单元化、高效化裁判解纷,真正实现为民解忧。2022年至2023年8月30日,共受理民商事案件8145件(含诉前调确585件、诉前调书358件),结案7751件,调撤率64.21%;受理民商事案件中,速裁快审案件7000件,平均审理天数21.54天,审判质效大幅提升。

责任编辑:马叙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