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未起之患,医未病之疾,治无事之前。”诉前调解是人民法院“排难解纷”“止诉息争”的有力方式,不仅能够节约司法资源,还能够实现情、理、法相互融合,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近日,罗某终于拿到了白某拖欠一年的购车款,连声感谢绿春法院法官:“本来是朋友,互相信任就将摩托车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卖给他了,拖了一年多他都不肯支付尚欠的购车款,没有办法只好到法院起诉,没想到法官在诉前调解阶段不到三天就把问题解决了。”该案件的顺利调解,是近年来绿春法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绿春法院以开展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为契机,积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不断深化“党建+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模式,多措并举强化诉前调解,高标准打造服务群众“前沿阵地”,坚持“抓早、抓小、抓基层”,把大量矛盾纠纷吸附于基层、化解于萌芽、止步于诉前。截至今年11月底,绿春法院新收民事一审案件691件,诉前调解案件459件,调解成功案件247件,司法确认166件,调解成功率53.81%,诉源治理成效显著。
党建引领释放强动力
牢记初心“为民司法”
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思路,设置党员先锋岗,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行“化解纠纷要热心、倾听诉求要耐心、解决问题要诚心、便民服务要爱心”的“四心”工作法,及时化解群众纠纷。该院党支部副书记白光福在扎实做好政治部负责工作的情况下,主动申请到诉前调解中心工作,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参与诉前调解案件499件,调解成功317件,调解成功率达63.53%。
聚焦“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密切联系群众,多元化解纠纷。针对存在群体性诉讼风险的纠纷,建立排查预防机制,党组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基层,摸准一线实情、发现一线问题、解决一线难题;组织党员干警深入社区、村寨,靠前化解潜在同类型矛盾纠纷,避免类案纠纷再次进入诉讼程序。今年以来,该院诉前妥善化解商品房销售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群体性纠纷5批(共涉及150余户),让矛盾纠纷在诉前调解阶段能够一次性妥善解决,诉源治理成效不断显现。
优化全方位对接布局
统筹资源“握指成拳”
建章立制,强化制度保障
完善诉前调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制度牵引作用,实现诉前调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管理。该院陆续制定出台了诉讼服务中心工作规范、分调裁审工作机制、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诉调对接机制、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和调解速裁工作流程管理规定、第三方参与化解机制等制度,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
畅通渠道,搭建解纷平台
以诉讼服务中心为基础,建立诉源治理服务平台,引入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行政调解等多种调解人员入驻,办理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等事宜。“一个中心”解决诉前调解,“一站式”实现多元化解,将大部分纠纷解决在庭审前。健全完善调解业务指导制度,专门选派业务骨干、员额法官参与和指导诉前调解工作;积极推进常态化培训工作机制,通过开展业务培训、调解经验交流、业务研讨、旁听庭审等方式,不断提高调解员调处纠纷的法律政策水平和调解技巧能力,提高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调处的成功率。
聚合力量,探索多元化解新机制
通过与辖区各部门建立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形成了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协作配合的矛盾纠纷解决互动模式,共同服务辖区诉源治理,减少了诉讼案件,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该院联合绿春县司法局、县人民政府金融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绿春县支行出台了《全面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施意见》,建立了金融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合绿春县妇联、县公安局等职能部门先后制定了涉婚姻家庭纠纷、价格争议、劳动争议、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确保需要调解的案件能顺利分流,分流后有专人负责,办结之后有卷可查,并明确专人负责沟通联系。
深耕多层面解纷梯次
找准症结“诉源治理”
聚焦基层治理,开辟源头解纷新思路
白某与李某两家土地相邻,一次,白某在自家的玉米地燃烧秸秆时,不慎引燃了李某家的橡胶地,导致李某家部分橡胶树被烧毁。双方就赔偿金额未能达成一致,因此发生矛盾甚至大打出手,李某遂将白某诉至法院。为化解纠纷,绿春法院大黑山人民法庭邀请大黑山镇司法所、大黑山派出所及村委会利用“一庭一会两所”机制一同调处该纠纷。承办法官深入了解症结所在,与司法所、派出所及村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向当事双方释法说理,在一番情理法的调解下,双方最终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并撤诉,大黑山法庭随后对该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
这个小故事,是绿春法院做实诉前调解、多元化解矛盾纠纷的生动一瞥。该院以人民法庭为支点,加强与派出所、司法所、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协作配合,构建起“一庭一会两所”联动基层解纷单元,从末端成诉向前端治理转变,形成“组织联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纠纷同调”的基层矛盾化解工作新格局,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打造特色品牌,提升纠纷化解新实效
在长期的司法实践和司法为民过程中,绿春法院两个派出法庭因地制宜,推进具有本区域特色的调解方式。大黑山人民法庭总结出“阿卡卡”特色双语调解法,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架起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司法桥梁。平河人民法庭在工作中秉持“公正持平、和平解纷”的调解理念,全心全意为群众平息纠纷、调和矛盾,用实际行动力促边疆地区“法平民安,边境祥和”。今年以来,两个法庭共调解各类纠纷191件,调解成功150件。通过以点带面、释放品牌效应,促进调解工作的全面提升。
线上线下结合,构建多元化调解渠道
绿春法院以“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信息化建设成果为支撑,推行“互联网+调解”工作模式,实现调解、立案、司法确认的无缝衔接。正在建设的牛孔镇“彝乡共享法庭”,将“智慧司法”的触角进一步延伸,把调解指导、纠纷化解、线上诉讼等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更加方便群众就近解决纠纷。今年1月至11月,该院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调解案件367件,调解成功247件。与此同时,绿春法院加快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广泛开展巡回审判活动,通过法官进村寨、进农户、进田间地头,将司法服务下沉至村寨农户,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搭建了“快车道”。
强化高标准监督考核
激活质效“动力引擎”
绿春法院将诉前调解工作纳入审判执行考核评价体系,细化诉前调解工作任务,量化诉前调解工作指标,合理确定分值进行评价。适时开展督查,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对工作不力的部门,发出督办通知限期进行整改。定期召开审判执行质效分析研判会,将诉前调解相关工作情况进行通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确定整改的方向,切实推进了工作落实。
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下一步,绿春法院将继续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创新内外联动机制,构建诉前调解新格局,深入探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为平安绿春建设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