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回望过去,我们所取得的成就非凡;放眼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势不可挡。依着时间的步伐,神州大地经历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受了人民蒙辱、国家蒙难、文明蒙尘的艰难史。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星星之火终以燎原之势唤醒沉睡之中的雄狮,在当代有志青年共同奋斗下,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而今,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指引着东方巨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以不可撼动之姿向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进军。
党的二十大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为主题,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所进行的工作、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全面总结,对思想方向、人才教育、法治建设作了充分论述,为今后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
绚丽华章的谱写,思想是指引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立党之本、兴党之基,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阐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更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坚定马克思主义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毫不动摇必不能少。
十月革命的胜利,转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潮,为尚在迷雾中寻求救亡图存的有志之士带来了曙光。往后,经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彻底点燃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广大爱国人士心中的希望之火,在无数先烈奔走呐喊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百年大党由此杨帆起航。此后,由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立足实际,实事求是全面分析研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人民为中心,走群众路线,推翻了压迫人民的“三座大山”,实现人民当家做主,中华民族从此站起来了。
站在中国发展的历史关键时期,客观正确看待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顺应时代潮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拒绝僵化照搬复刻,实事求是以为人民谋幸福为发展目标,通过接续奋斗,“三个代表”引领,科学发展观指引,经过40年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中华民族富了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立足国情放眼目标,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开辟更全方位的中国化、时代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蹄疾步稳向前进。新时代里,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踔厉风发、守正创新,嫦娥五号飞天揽月、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奋斗者勇闯深海、羲和逐日祝融探火,天和遨游太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建成了历史上首个双奥之城,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的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遭遇世纪疫情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集中力量办大事,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征程。
历史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因此,坚定马克思主义必须毫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毫不动摇。
绚丽华章的谱写,人才是动力
人才兴、则国兴。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驱动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人才是发展永恒的主题。长久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我国人才培养情况,这次大会将人才强国在报告中突出位置重提,充分彰显了其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考察各个高校,在多个场合与学子亲切交流,多次会议明确提出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不断提出要重视人才,落实相应保障制度。畅游历史长河可以看出,每一个盛世,都涌现出了大批当代人才引领时代。古时开始我国就有用贤、育人制度,从征辟制、察举制到科举制,选才制度、育人制度逐步完善。而今,在中国进入现代以来,不仅在选才上更公平,育人制度的完善更是前所未有。
因而,在育人、选才制度上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认识到要为党育才,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党育才就是促进国家先进生产发展、促进先进文化创新发扬、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就是要完善制度保障。
青年强则国强。新时代青年,要以答好时代考卷为目标,以为中华之振兴而读书为目标。吾辈生逢盛世,又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历史交汇期,关键时刻更当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会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新时代里,要将祖国需要同自身发展结合起来,以老一辈先烈、科学家为榜样,用“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勇气鼓舞自己,努力将自己锻造为可堪大用、能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无数事实充分说明,人才是兴是强国之关键,新时代必须牢牢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一重大认识。要建立健全相应制度,充分发挥当代青年主动性,培养时代需要、国家需要新一代顶尖人才。
绚丽华章的谱写,法治是保障
法治是不断推进现代化的前提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法度者,正之志也”,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我们党提出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中央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这是新时期法治建设的总体要求,也是新时期法治建设的新课题。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当前,我们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经济总量迈上了新台阶,办成了许多大事要事,正意气风发的向着将中华民族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前进。值此关键时候,更加需要我们坚定不移的深化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坚持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就要求公正司法。司法公正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强大有力保障。作为司法部门、司法人员,要牢记司法初心,不负使命,要以党的二十大法治精神为引领,深刻领悟习近平法治思想,汲取法治智慧,补足精神之钙,为建设成法治化社会而坚持不懈。要以“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为座右铭,时刻铭记司法职责;以克己奉公的高标准要求自己,牢记法律是最后的底线;以学无止境要求自己时刻紧跟法律步伐,蹄疾步稳向法律知识进军;以保障人民权益要求自己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依法治国、坚持法治国家,要坚持以全民守法为目标持续推进。我国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保障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的核心地位不动摇就是维护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不动摇,就是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了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而,必须坚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纂,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从人民角度出发,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促进全民守法,推进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回首来时路,虽步履维艰但矢志不渝,取得的成就彪炳史册。一起向未来,更加绚丽的华章正待谱写,漫漫征途奋斗路,扬帆起航,敢为人先又续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