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0日,一个极其平常的日子。当最后一抹夕阳的余辉散尽,一位极其普通的老共产党员、苏金荣老法官走完了他86年的生命历程。而就是这位名不经传的老党员,临终前却用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对理想信念的坚守,给我们年轻党员上了一堂最深刻的党课。
苏金荣走到生命尽头的最后一刻,他仍不忘履行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对党组织的义务,向党组织交纳了最后一次党费。当他的子女遵照遗嘱向党组织交纳1000元党费时,震撼了法院所有的干警。不认识他的年轻干警肃然起敬,静默沉思;认识他的老干警因为崇敬、怀念而泪流满面。
苏金荣是我的前辈,我一直叫他苏大爹,并对他有着深刻的记忆。他瘦高的身材,身板总是挺得很直。1987年我参加工作时他是元阳法院的副院长。那时我是个长发及腰的美少女,因为爱美就长发披肩或扎一马尾,但苏大爹会严厉的批评:“小姑娘家不要懒,梳两个辫子多好看”;那时我是个懵懂的书记员,不记得他是怎么办案,只记得每天一大早,他就到办公室烧开水、打扫卫生,修理坏了的办公桌椅,还教导我们“年轻人要勤快点”;那时法院参与挖公路、植树等义务劳动,他总是扛着锄头、推着推车走在最前面。当我们伸开手里的血泡埋怨时,他总是说:“年轻人,吃点苦不怕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到他退休时我还是个不经事的法院人,只记得他文化不高,但出口就能来首打油诗;话不多,但一言九鼎。有半年时间我曾经担任法院出纳的工作,年底结算时短款2.65元钱,他批评我工作不细心,只能自己掏腰包补上,那时心里对他多少有点埋怨,称他是“老古董”。多少年后我才慢慢明白,苏大爹教给我的是为人处事的道理和认真细致、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
对他更进一步的了解,是在1991年他退休后。他的三女儿1995年通过考试进入元阳法院工作,成了我的好朋友。常听她唠叨父亲的点点滴滴,老革命,整天闲不住,到哪里哪里修路搭桥、挖田种地,又制作水烟筒、读书看报等等,好像退休后的他从来没闲过。他制作的“吸进清香味,吐出白云烟”的水烟筒曾经一度受到烟客们的追捧,享誉元阳县城。不幸的是,8年前一向身体健康硬朗的苏大爹突然间严重尿血,查出肾癌,被医生宣判最多能活半年时间。乐观的他却与病魔抗争了八年。她的女儿总结说,“老头子心态好,生命力旺盛,造血功能强大,只要有时间,清醒的时候都要读书,看报,特别关心国家大事,病了这么多年还一直订阅老年报、新周报、新周刊 ……”。
近几年受组织安排,我曾多次去慰问病床上的苏大爹。让我惊诧的是,由于长年尿血,脸色蜡黄,瘦骨如柴,但头脑清楚,思路清晰,记忆力惊人,每次去他都会拿出自己写的诗、收集的元阳文史故事让我们看。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感谢共产党,让贫苦农民的儿子成长为共产党的干部,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医,老有所依老有所靠。我老了病了,给组织和亲人增添了不少麻烦,我只能尽我所能,写点资料给后人,有需要的都拿去用”。院里办的《元阳天平》曾刊登苏金荣诗选《水卜龙定居石》、《游北海》、《祭母》和《苏金荣回忆录》等。
“老牛已知夕阳晚,勿须扬鞭自奋蹄。自我肯定不丧气,勿须放弃每一天。”与他的女儿共同整理其生前的遗稿,类似励志与自勉的诗句不计其数,在我们后辈人身上缺失的勤劳、上进、忠诚等品质在他的字里行间都能找到。
我感动,作为一个老党员,他爱学习不忘政治,在他的日记中摘录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的讲话精神,他病重的这两年中,记有“习近平语录”、 “三严三实”等笔记。在他“三严三实”的手稿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教育子女——以身作则,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敬畏之心对待权 ”,一个老党员律己之心,正气浩然永不动摇!
我感动,病魔缠身靠输血维持生命,但每天坚持记日记,直到弥留的前一天,还记下了“宁可自己受煎熬,不愿亲友担忧愁”、“友情在倒计时,永别似乎在眼前,人生自古谁无死,跨鹤西归照丹青”的笔迹。渴望生命的延续,无奈生命的终结,随时准备和人生告别的他,清醒时仍叮嘱女儿不忘党恩,不要心疼钱,为自己交上最后一笔党费。一个老党员对党的信仰和忠诚至死不渝!
我感动,作为一个退休的老干部,紧跟时代的步伐,正确看待社会的不良现象。在其手稿中有一首名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打油诗这样写道:“房价涨了是要你好好工作,油价涨了是要你好好节约,肉价涨了是要你好好减肥,墓价涨了是要你好好的活着”。他“悠然见南山”的智慧心态,懂得感恩,换位思考,甘于平淡,正是一个共产党员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豁达宽容的高贵品质!
苏大爹是个平凡人,但他执著的一生闲适而富有,风范长存,激励着我们去沉思、去奋斗、去追求。我们是否应像他一样以朴实的情感负起自己的责任,纯正自己的信仰追求,保持一身浩然正气,多一份从容,多一些达观,为后人的心灵留下一座路标!
注:
苏金荣,男,中共党员,1930年12月生,1991年退休,系元阳法院原副院长,2016年1月10日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