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法官文苑
肩担正义铸忠诚 心系人民献青春
作者:弥勒法院 李祯祯  发布时间:2017-12-28 15:15:17 打印 字号: | |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群众,是人民司法事业的根基所在、血脉所系、力量之源。“人民法院”,人民二字,重比千钧。

提到法官,人们想到的可能是这样的形象:在庄严的国徽下,坐在高高的审判席上,身披法袍、手执法槌,表情肃穆。然而,我眼中的法官是这样的。看,炎炎烈日下,他们穿梭在田间地头,耐心细致地为当事人答疑解惑;瞧,狂风暴雨里,他们行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只为早一点将执行款送到当事人手中;望,寒风凛冽中,他们走村入户,送达裁判文书。

我常常揣摩,我们的审判工作离司法为民的期盼究竟有多远?我常常思索,作为一名法官所作出的努力,能否让老百姓信服和满意?我常常追问,面对崇高的法律,一名法官究竟该如何取舍?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被安排到新哨法庭。基层法庭的案件大多是一些民事相邻纠纷,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什么 “影响极大、轰轰烈烈”的案子。日复一日平凡甚至琐碎的工作,为案件那点滴的公正奔波操劳的艰辛,让我的内心开始动摇,甚至开始怀疑自已的选择是否正确。2012年7月的一天,刚到办公室,一位农妇就走了进来。“法官,我想问问地埂被占,法院管吗?”农妇是因修建雨补水库而搬迁过来的。春节前后,与同村村民因地埂发生了矛盾。“我始终是一个外地人,又和丈夫离婚了,不然也不会被人欺负。我实在是不知道要怎么办,听说打官司要花很多钱,可是我没有钱……”谈起纠纷,农妇有些踌躇地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听完农妇的话,任庭长想了一下,又看了看开庭排期本,对她说:“你先回去,明天早上到村委会等着,我们到你们村子去看看。”七月的弥勒,已经进入了雨季,虽然一连几天都是艳阳天,可第二天一早,偏偏又下起了雨。乡间的小道,有些泥泞,我们刚进入村委会,农妇就迎了出来“我还以为下雨你们不来了”。经过任庭长的耐心调解,农妇的问题及时得到了解决。“谢谢你们,实在是太感谢了,没想到让我烦恼了大半年的事你们一上午就解决了,还一分钱都没有收。” 对我们来说,“定纷止争,化解纠纷”是我们的本职工作,而在老百姓看来,我们却是做了天大的好事。

在法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默默奉献的精神彰显着对法律的无限忠诚,他们用孜孜不倦的精神维护着社会的公平正义,他们用勤恳敬业的态度,演奏着人民的和谐乐章。去年10月份,我的老领导邓庭长不幸被查出脑上长了个瘤,医生建议马上手术,可邓庭长手中还有一些判决没有写完,大家都劝她休息了,判决写不完,大家可以帮忙或者等回来后再写。可邓庭长却坚持在接受手术前,自己完成所有判决。她说“我开的庭我自己最清楚案件情况,你们来写不合适,我去做手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不能让当事人等着。”那一周,邓庭长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很晚很晚,她在去上海接受手术前,将手中的判决全部写好。

凝视着庄严的国徽,抚摸着胸前的法徽,追随着前辈的脚步,我也更加明白了“人民法官”这四个字的含义。2016年11月12日,我和其余29名入额法官一起身着法袍,在审判大楼前面向国旗庄严宣誓,正式成为了一名员额法官。入额,意味着的不是鲜花,更不是掌声,而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半个月前,一天上午快下班的时候,我正准备收拾一下东西回家吃饭。接到了一个电话,是一个原告给我打的,他说他在西二找到被告了。这个被告我们已经找了两个月了,每次给他打电话他都推脱,去家里找了好几次也没找到。接到原告的电话后,我叫上书记员,批了车就往西二赶。被告欠了原告1万多块的货款,我们去到时,双方正吵得不可开交。经过了解,我们得知被告也有很多货款没有收回来,所以没钱支付原告。听了情况后,我们给欠被告货款的人一个个打电话,当天追回了3000多元。或许是我们对工作的认真打动了被告,被告承诺在10天内将欠原告的钱全部还清,我相信了他,这一次,被告没有再失信。那一天,我们到下午3点多才吃到中午饭,可是我们却吃得特别香。让当事人吵着来笑着去,这不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吗?

席慕容说:“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坚信,青春虽然短暂,但当他划过天空的那一刹那,便已点燃了最美的风景。岁月如歌,谱写我们事业的乐章;生命如花,绽放我们青春的风采。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我或许不会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我会一直将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用手中的法槌敲出公平正义的最强音!
来源:弥勒法院
责任编辑:红河中院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