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法官文苑
青年法官如何坚持法官的尊荣感
作者:红河县法院 杨洁  发布时间:2015-12-09 09:00:07 打印 字号: | |
  职业尊荣感一定是我们所有人选择当法官时最坚定的理由,而大多年轻人的这种尊荣感,往往来自于我们憧憬的西方法官的崇高地位。但案卷盈尺、加班加点、身心俱疲……这却是中国一线法官最基本的生存状态。缠访闹访、网络炒作、侮辱诽谤……这更是法官生命所不能承受之重。减负减压、拾回信心、重塑尊荣……这已成为全体法官的共同心声。

  近年来,法官流失问题在全国各地法院普遍存在。各地辞职法官中,业务骨干或优秀法官占了不小比例。作为法官而言,尤其是青年法官,越是在改革的关键时刻,越是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敢于担当的精神,为司法改革奋力前行。作为青年法官,我们是经历这个变革时代的参与者、见证者、担当者。这的确是一个艰难的时代,法治的权威和信仰面临考验,但这更是一个希望的时代,法治的梦想与现实需要我们去呵护、去塑造。我们既然选择了守望,就一定要心怀美好,做一个为梦想而坚守的有心人。

  青年法官要坚持法官的尊荣感,爱岗敬业。事实上,法官职业的尊荣感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法官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法官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是法律的代言人,是正义的裁判者,自己要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要自尊自重;另一方面来自社会公众对法官的信任感和尊重感,社会公众,包括当事人、律师始终要保持对法官应有的信任和尊重。青年法官作为法院发展的主力军,坚持法官的尊荣感,提高自我调适的能力,既要对法官职业的辛苦有预见,又要明确自己所选择的事业的重要性,还要清醒认识到其他行业的不易与艰辛;既要重视个人的物质追求,更要注重精神追求和从事法官职业所带来的成就感、喜悦感。

  青年法官要努力提升业务素质,精益求精。别人不学习,只是停滞前进,法官不学习,就会出洋相。试想,如果庭审中的律师抛出一个对你而言比较陌生的专业概念,然后在他的庭审发言中再三应用,审判席上的人其实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即使面上假装平和淡定,内心实际万分煎熬。这样的事我经历过,如坐针毡。几年前,我开庭审理一件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但是对于交强险有责、无责分项赔偿的范围自己只知道皮毛,没有掌握具体的内容,导致自己在庭审中假装很懂地听代理律师讲了半天,其实心虚得不得了。庭后赶紧学习,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于是,在其后的一次庭审调解中,当保险公司代理人提出经过鉴定原告没有构成伤残等级,在伤残项下范围内保险公司不应当赔偿误工费等费用时,被我当机用法律解释挡了回去,保险公司代理人顿时哑口无言,同意具体商量调解赔偿金额。我自己窃喜的同时心里暗自感慨:底气真的是需要知识支撑呀!

  青年法官要切实关注民生,司法为民。青年法官要了解群众司法需求,提高对审判工作所面临的社会环境的认识。青年法官可以通过参加信访接待、巡回审理、法律服务进社区等活动,通过与人民群众面对面的交流,真切了解与感知社会伦理、乡风民俗及人民群众的民意,学习如何耐心地做好思想疏导工作,树立正确处理解决问题、不回避矛盾的态度,培养并增强群众工作能力,解决矛盾,定纷止争。

青年法官要恪守公平正义,廉洁自律。我们或许无法让案件的各方当事人都满意,但法律是对利益冲突进行妥协调和的最高形式。不对强者倡媚、不对弱者居傲、不煽情、也绝不冷漠,办理的案件必须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良心的拷问。要牢固树立“一心为民、公正司法”的执法理念,不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的执法办案态度,公平公正地办理好每一件案件。

  青年法官要拥有一颗“大心脏”,自我提升。作为一名法官,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还要拥有一颗“大心脏”,来不断增强抗压能力。尤其是青年法官,我们的生活经验、经历都不丰富,在遇到当事人的缠访、缠诉、无理取闹时会委屈、会手足无措、甚至会难过到掉眼泪。这样的当事人我也遇到过,在第一次经历当事人的缠访、缠诉时我也曾低落过、失望过、迷茫过,甚至做梦都梦到与这个缠访的当事人争论而从梦中惊醒。这说明,我们的抗压能力需要加强,同时在与当事人的工作接触中也要善于把握好度,保护好自己。在这方面,青年法官应该多向老法官学习、向老法官请教。

  喜欢是一种选择,热爱是一种态度,在自己的法官职业生涯中走好每一步才是关键,我们每走一步就会离梦想更近一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来源:红河县法院
责任编辑:红河中院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