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法官文苑
我的哈尼庭长
作者:元阳法院 李艳芳  发布时间:2015-08-19 08:59:08 打印 字号: | |
  照片中的这个法官正在村里调解一起土地纠纷案。他是元阳县人民法院黄草岭法庭的庭长李佳侯——高大魁梧、皮肤黝黑、大气豪爽,是一个铁骨铮铮的哈尼汉子。他是千千万万个驻守山区法庭几十年的边疆少数民族法官之一,是无数个哈尼精英中普通的一员,但于我,他不但是我的老庭长,还是我生活的导师。

  2012年2月14日,刚从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跟班学习期满回来没几天,大城市与小县城的落差尚未完全适应,我就被派到黄草岭法庭担任书记员。黄草岭法庭离县城102公里,管辖三个乡的民商事案件,世居6个少数民族。刚开始,我很不适应,情绪很低落,话也不愿意多讲。有一天,李庭长找我谈心,许多话我已记不清了, 但是有一句我却永远不会忘。他说:“我以为我一生都被那几丘田束缚了。想离开又不敢离开,明知道靠微薄的收成无法过上小康生活,但每年还是得春播秋收。谁能想得到,我会被选拔为区公所文书,后来通过招干考试,又成了光荣的人民法官。”刚走出校园又受到发达地区法院文化熏陶的我难免心高气傲,但那天,我醍醐灌顶,认识到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开始立足当下,努力学习,踏实工作。

  在后来的朝夕相处中,我得知庭长出生于偏僻的山区农民家庭,家中兄妹六人,生活非常贫困。庭长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后来被推荐为村会计。1984年又被选拔为区公所文书,之后通过招干考试成了法院人。1991年被安排到黄草岭法庭工作,当时的办公条件十分艰苦。没有与食宿分开的独立办公室,提笔记录,走路下乡,时常背着国徽巡回审理,一去就是三五天,甚至半个月。1997年9月,他以优异成绩考入最高法院举办全国法院干部法律业余大学专科班。2007年,40多岁的庭长考得驾照。49岁那年,庭长通过学习,即时掌握了基本的电脑办公技能,已能利用电脑查询资料。因为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调解能手”、“优秀法官”,立三等功,黄草岭法庭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如今,庭长扎根黄草岭法庭24年,依然满怀憧憬地践行着司法为民的诺言。

   “不管你对法院工作有什么样的认识,我希望你尊重法律,尊重我。如果你不回来拿烟,那么我就把烟交给单位领导,让他们处理这事。”2012年9月,黄草岭法庭受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因被告下落不明,法院经向被告公告送达相关诉讼文书后缺席审理。开庭那天,原告将一条中华烟悄悄留在法庭抽屉里。庭长发现后立马打电话给原告要他把烟拿走,但原告执意要他收下。庭长在电话里严厉地如上述教育原告。我的哈尼庭长,廉洁如他,从不参与当事人的请吃,哪怕是下乡途中的一碗米线;从不收受别人的一针一线,尽管日子过得不是很好;亲民如他,尽管已是黄草岭一带受人爱戴的好法官、“和事老”,但他依然朴素如起初的农村娃,真诚待人,和蔼可亲。走到哪里,哪里都有人热情地打招呼。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离开黄草岭法庭已近四年,从政治处的干警、刑庭的审判员成长为如今的刑庭副庭长,但我从未忘记与他一起工作、成长的日子。那段日子不仅是我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还是影响我一生的精彩一笔。祝愿我的哈尼庭长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来源:元阳法院
责任编辑:红河中院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