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两周的时间,终于读完《平凡的世界》这部长篇小说,感触良多,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平凡的世界》不平凡。劳动者是幸福的,无论在哪个时代。《平凡的世界》白纸黑字地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真谛。它响亮的提出,人,无论在什么位置,无论多么贫寒,只要一颗火热的心在,只要能热爱生活,上帝对他就是平等的。只有做一名劳动者,不把不幸当作负担,才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诚的心去体验,毕竟生命只有一次。这是一部用生命来写成的书。在亘古的大地与苍凉的宇宙间,有一种不平凡的声音,荡气回肠。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是七五年至八五年,发生在广袤的黄土高坡上一个叫做双水村的地方,基本上整部小说是写双水村的变化和双水村的人。在这个十年里,中国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双水村及双水村的人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缩影。在那段年代里,文化大革命结束了,邓小平上台执政带来了改革开放。小说包含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路遥用一种现实主义的笔法细致地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会画卷。在书中,各个阶层的人物不论性格面貌都栩栩如生,读起来不会觉得晦涩乏味,并且使我们很好地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人生。
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水平,但他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在他写给妹妹孙兰香的信中充分表现了他对生活的认识:“……我们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又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放弃调动而选择了煤矿,这不是因为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然而,就如萨迦格言所说的 “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一样,哪怕再平凡的人也应为其所生活的世界奋斗!
关于苦难的哲学,书中这样表达“……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啊?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也许这种困难与挫折只有孙少平所遭受的苦难的百万分之一,我们可曾有过这样的认识?就算是哪天下班时下了场雨,亦或是天气闷热而又停了电,有些人往往会怨天尤人。然而,我想只要是读了《平凡的世界》以后,读懂了“苦难的哲学”,那么就算是今后遭受再多的苦难,你也不会怨天尤人。
平平淡淡才是真,读完《平凡的世界》,我更加热爱生活。我学会了坚强、勇敢地面对生活、面对工作,严于律己,宽以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