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老虎相继落马,冤案接连平反,法治大旗高举,社会正气弘扬;这些年,司法公开掷地有声,司法廉洁铿锵有力,司法为民温暖人心,人民法官所毕生追求的“公平正义”在阳光之下愈发熠熠生辉。进入法院工作第四个年头,我终有幸面向国徽,举起右手,以共和国法官的身份庄严宣誓。
作为法院年轻的一代,每被问及为何选择这份职业,答案无外乎是对公平正义的向往和渴望,对职业理想及尊荣感的认同和期待。在每一个法科生的心目中,法官,都是一份拥有着闪亮光环的职业,神圣而威严,然而,当梦想被揉碎了照进现实,光影斑驳了一地,一些我们熟悉的或不熟悉的法官在司法改革大幕即将全面拉开之际相继离去,找寻新的人生之路,追逐另一种人生价值。作为留下的大多数,我们难免迷茫和徘徊:面对司法改革将带来的全新局面,面对这收入低、风险高、压力大、责任重的工作,最初的梦想该如何实现?炽热的情怀该如何叙说?人生的篇章该如何谱写?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应当看他取得什么。不要渴望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应该努力做一个有价值的人”。省高院张学群院长将法官的角色定位归纳为:“一是坚定地做法律信仰和尊严的捍卫者,二是坚定地做社会责任和良知的守护者,三是坚定地做独立思考和高尚情怀的践行者”。今得如愿加入法官队伍,我无悔最初的选择,更将谨记法官誓词的承诺,身体力行,努力践行“良知”、“道德”、“公正”、“廉洁”之要义,坚守法治理想,实现法官人生价值:
牢固法治理想,找准角色定位。广州市黄埔区检察院的赵剑检察长在2015年新年致辞中说道:“改变的时代,我们的理想愿景需要改变,我们的心智模式需要调整,我们的人生规划需要重塑,与改革同行,这一次,我们更多的需要坚守”。法官职业介入社会生活太深太广,与各类利益主体的关系太密太近,任何言行都代表着法院,乃至整个司法系统的形象,法官的尊荣,不仅仅是熟稔法律的要义,更要懂得做人的良知,拥有一颗公正的心。虽然微薄的工资、不高的社会地位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略显尴尬,但唯有迅速调整心态,执着最初的梦想,坚定理想信念、找准角色定位、恪守司法良知,自信但不自负、果断但不草率、热情但不张扬,方能为实现法治中国的最高理想贡献绵薄之力。
练就扎实本领,提升司法能力。随着社会进步,新的法律关系和利益诉求不断增多,新类型案件频出,法律知识的更新、司法实践的积累刻不容缓。我深知,一名优秀的法官,不仅要懂得法律,更要懂得群众所思所想,这在书本里学不来,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在一次次田间办案、地头调解,与当事人的家长里短中慢慢累积。一件案子对法官来说,只是一次定分止争、化解矛盾的过程,但是对案件的当事人来说,这一个案件处理得好坏,很可能就影响着其对中国整个司法体系的评价,“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各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公正必须让老百姓看见、接受、并且认可,才能真正实现。
慎独反思,长鸣廉洁警钟。法官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审判工作应该根植于对人民群众鱼水深情之中,每名法官都是代表法院的一面旗,必须谨言慎行,克己奉公,以正确的人生观、金钱观和价值观来诠释司法真谛,这不仅是一时一刻之事,更需要用一生一世来涵养。历尽浮华、看尽沧桑之后,仍不忘最初的法官誓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头顶国徽,脚踏红土,方能不辱使命。
最后,用美国著名法官恩格尔就职誓词中的一段话,对我即将启航的法官之路以自勉:“我祈祷,当我的法官生涯结束时,无论是在明天早晨还是三十年以后,别人都会说我的工作是完美的,为人是诚实的,我为美国的司法体制增了光;我希望,对自己的法律知识永远不感到满足和懈怠;我希望能够有效、有序地主持法庭,使其成为一个能够做出公正判决的法庭,同时也让所有出庭的人感到公正和客观;我将不在法庭上进行讽刺和挖苦,因为我知道法官的一言一行,无论是对治愈创伤还是造成创伤都将有深远的影响;我希望最重要的案件就是现在正在审理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