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苑文化 > 法官文苑
三人成虎的启示
作者:元阳法院 王克宝  发布时间:2014-11-07 14:54:04 打印 字号: | |
  有个成语叫“三人成虎”,意思是谎言传播的久了,没有事实真相来击破它,民众自然而然就会觉得谎言是真的。

  此前,以秦火火、立二拆四、薛蛮子等网络大V的相继伏法为标志,全国上下集中开展打击和整治网络谣言制造者、传播者的行动,给我们每一个公民都好好上了一课。事件逐渐淡去,却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在网络虚拟的世界里,这些人为了博取眼球,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炮制捏造了一个个夺人眼球的事件。加上网络上,微博上不明真相的网民的推波助澜,随意转发,越发有鼻子有眼,让人分不清真假,辨不明是非。“舟山的鱼有毒、自来水含避孕药、动车事故天价赔偿……”这一个个耸人听闻的谣言,引发了社会舆论的普遍关注。谣言泛滥,流言四起,轻则给个人、民众的生活造成困扰;重则祸国殃民,造成社会动荡,贻害无穷,给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这里重温一起典型的案例,想必大家都还对2011年3月份发生的抢盐事件记忆犹新。当时,日本福岛核电站因为地震引发核泄漏后,网络上随即开始大肆传播吃碘盐能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的不实信息。忧心忡忡的国内民众出于对核泄漏导致的核辐射的恐惧,相信了这样的谣言。于是超市和食盐售卖门市前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民众全都奔着碘盐而去,市面上的食盐被抢购一空,真正需要用盐的陷入无盐可买的境地。食盐的价钱因为民众的哄抢一路走高,原本一块多钱一包的食盐被炒到了十多块,甚至更高。更有甚者,一个人抢了几吨食盐囤积家中。试想,这么多的食盐,一家人要吃几辈子才吃得完?最后,国家相关部委不得不发布权威消息:吃碘盐不能预防放射性碘的摄入,通过行政干预手段才平息了此次抢盐事件。这股抢盐的风波蔓延了大半个国家,老百姓深受其苦,劳心劳力不说,还伤财。在这样一个信息传播通畅,科学常识普及的时代,这样的荒唐事还会上演,让人大跌眼镜。

  我们身边,也不缺乏这样的例子。此前,笔者所熟悉的一家施工单位也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故事。这家单位为了解决员工吃水难、吃水贵的问题,让员工喝上放心水,也让员工省去了花钱买水的开销,特意打了眼深井,井水抽上来后通过一套纯净水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处理,经净化处理后的纯净水免费提供给员工饮用。有一天,不知是谁说了一句单位上提供的这水被施工废水流进去污染了,重金属超标,大家都别喝了。工人们听后也不加于核实,都觉得这应该是真的,都不敢喝单位上免费提供的纯净水了,改为自己出钱到外面去买水喝。喝的水有问题,而且是重金属超标,那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单位上不敢怠慢,立即请水质检测部门对水样进行检测。经过水质检测发现,根本不存在上面说的情况,事实证明,这又是一起谣言。事情虽小,但折射出的,却是谣言跑到真相前面给大家带来的困扰着实不小。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作为一名公民,遵纪守法,遵循国家的各项制度和法律,是对一名公民的基本要求。各人虽身处不同的环境,从事的行业也不尽相同,但这些要求,是一致的。每个人都会因人而异在工作生活过程中难免接触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接收到让人分不清真假的信息,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第一,要自律。要管好自己的嘴,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负责,不主动传讹,不以讹传讹,不做谣言和不实信息传播的始作俑者和幕后推手。

  第二,要自省。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些谣言其实是很低级的,甚至是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只要冷静分析,客观研判,就可以找出其中的破绽,谣言也就不攻自破。

  第三,要相信官方和权威的声音或报告,不妄加揣测,不虚构臆想,不任意定性。事情没有查清楚之前,不妄加评论,不捕风捉影。

当然,仅仅凭民众的自律,是治标不治本的。要从源头上、根本上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从法律层面对此种行为进行约束。只要是触犯了法律的行为,就要依法受到法律的惩罚。第二,相关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也要紧盯网络热点和社会动态信息,出现有可能引发民众舆论巨大关注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第一时间介入调查,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和公布事实真相,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出击,形成辟谣机制。从来谣言与真相的斗争都是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只要官方声音能做到及时、公开、权威,谣言也就丧失了其滋生发酵传播的土壤。
来源:元阳法院
责任编辑:红河中院新闻中心